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DB52/T 1876-2025 山区猪舍同位发酵床建设运行规范 > 下载地址2
DB52/T 1876-2025 山区猪舍同位发酵床建设运行规范
- 名 称:DB52/T 1876-2025 山区猪舍同位发酵床建设运行规范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地方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以下是DB52/T 1876-2025《山区猪舍同位发酵床建设与运行规范》的详细内容总结: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贵州省山区保育猪、育肥猪、后备猪的同位发酵床猪舍新建及改扩建。同位发酵床指同时具备生猪养殖、微生物生长和粪污处理功能的发酵系统。
2. 核心术语
- 发酵池:铺设垫料并设进出料口的硬化池子。
- 饲喂台:猪只采食和纳凉的硬化区域。
- 同位发酵床:集成养殖、微生物发酵和粪污处理的一体化设施。
- 进出料口:垫料运输通道。
3. 猪舍布局要求
(1)自动料线猪舍
- 必备设施:饮水器、排水沟、料槽、饲喂台、发酵床、进出料口。
- 无过道设计,料槽沿饲喂台布置(附录A图示)。
(2)人工喂料猪舍
- 必备设施:过道(宽1m)、饮水器、排水沟、隔断墙、料槽、饲喂台、发酵床、进出料口。
- 饮水器与料槽错位安装,每20头猪配1个饮水器(附录B图示)。
4. 猪舍建设规范
(1)发酵池
- 深度80cm,四壁及底部硬化≥10cm并做防渗处理。
- 面积标准:
- 后备猪/育肥猪:1.5 m²/头
- 保育猪:0.5 m²/头
(2)饲喂台
- 地面硬化,向外倾斜3%~5%。
- 面积标准:
- 后备猪/育肥猪:0.9 m²/头
- 保育猪:0.4 m²/头
(3)其他设施
- 围栏高度:1~2m。
- 料槽深度:保育猪70mm,后备/育肥猪90mm。
- 饮水系统:
- 限位式或碗式饮水器,下方设排水沟。
- 高度:保育猪25cm,育肥猪50cm,间距3m。
- 雨水分流系统:按GB/T 17824.1执行。
(4)同位发酵床制作
- 垫料湿度<30%,铺设高度60~80cm。
- 边铺设边接种有益微生物。
- 启用时机:夏季铺设后2~3天、冬季5~7天,或表层20~30cm处温度≥35℃。
5. 运行管理要求
(1)日常操作
- 猪只调教:进猪15天内专人巡视,训练猪只在发酵床上排泄。
- 垫料翻耙:
猪群类型 翻耙频率 深度 保育猪 每3个月1次 ≥40cm 育肥前期(25~50kg) 每月1次 ≥40cm 育肥中期(51~90kg) 每15天1次 ≥40cm 育肥后期(91kg~出栏) 每周1次 ≥40cm - 每日覆盖粪便:用垫料掩埋新鲜粪尿。
(2)环境控制
- 温度范围:35~50℃(低于25℃或高于50℃需翻耙)。
- 含水率:40%~65%。
- 低温补菌:温度持续<25℃超1周时补充发酵菌种。
(3)垫料维护
- 常备材料:秸秆、锯末、稻壳等。
- 铺设高度:散户60cm,养殖场80cm。
- 更换条件:温度<20℃且湿度>70%持续1周以上时清空换新。
(4)防疫与健康管理
- 生猪入栏及防疫按GB/T 17823执行。
6. 规范性附录
- 附录A:自动料线猪舍剖面图与平面图(含料槽位置、饮水器布局)。
- 附录B:人工喂料猪舍剖面图与平面图(含过道、隔断墙、错位饮水器设计)。
7. 责任与版权
- 提出单位:贵州大学
- 归口单位: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 起草单位:含贵州大学、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等14家机构。
- 注明可能涉及专利,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责任。
关键创新点:
- 差异化设计:针对山区地形优化发酵池结构,明确保育/育肥猪的差异化空间标准。
- 动态管理:按猪只生长阶段细化翻耙频率,结合温湿度阈值触发维护动作。
- 节水防污:饮水器与排水沟一体化设计,实现粪污原位处理。
此标准为山区生态养猪提供了系统化的技术规范,兼顾环保性与养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