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语言 关于医学的历史、主体、文体和临床的语言观 作者:邱鸿钟 著出版时间: 2010年版内容简介 《医学与语言:关于医学的历史、主体、文本和临床的语言观》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医学活动中的认识主体,及其他所产生的文本。其实探索自然和关心自我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知识发展的两极。福柯认为,1-2世纪的西方就已经是关心人自己的历史上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那时,关心自己既被理解为概念,又被当作修养和制度。人为什么要关心自己?首先,为了拯救自己,武装自己,保护自己,确立自己的权利,找回自己的自由和尊严;或者说不管身边发生了什么事,能保持自己不变质,确保自己的幸福、宁静;达到自己开始没有的善境,从自己为自己做的好事中获利,使自己达到自身圆满;通过让自己服下“泻药”来净化自己,发现自己是什么和自己知道什么。其次,通过关心自己,使自己能够关心其他人,通过拯救他人而拯救自己,以及更好地使用自己的权利为公众服务。那么,关心自己什么呢?关心自己的核心就是认识自己和自我的修行,而这也是加达默尔认为的人文主义的主要目的。本书着力处就在于试图通过语言这条路径来认识人,认识医学活动,认识人类独有的健康和疾病现象,认识医学诊断和治疗,并希望能促使医护人员的修行,而使其成为说真话的主体。目录第一章 语言与人的三个世界一、挑战与转向二、世界一分为三三、客观实在世界1四、主观精神世界2五、文化文本世界3第二章 医学人文科学的体系与方法一、医学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二、医学科学体系的划分三、医学人文科学的教育目标四、医学人文科学的方法论第三章 人的存在与符号一、人用语言发现和造就了自己二、人以语言显现和拥有世界三、符号之外无人性,也无文化四、语言之外无人病第四章 医学范式与语言文化一、医学认识史中的语言化石二、符号系统与医学思维特色三、语言光栅下的肤色世界。四、中、西医理论文体的比较五、中、西医理论的语义层比较六、医者,意也第五章 中医的语义逻辑结构一、中医的结构主义套箱二、中医学理论本质的语义分析三、中医的生活现象世界四、中医的隐喻认识与方法论第六章 临床主体间性与复调对话一、言语的优先性二、对话与人的存在三、“我痛”与“他痛”四、我一本体的悖论五、对话与医患矛盾、医源性疾病六、心理障碍者的独白语式七、复调的谈话疗法第七章 等着被说出的躯体与病患意义一、病患: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二、现象学对病患意义的“看”与“问”三、病患意义构成的层次四、语言观照下的躯体存在方式五、让临床医学回归人的日常生活第八章 道德语言与道德观转换的心身效应一、道德语言与人性模型的工具二、焦虑与道德压抑三、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的内在一致性四、道德观的转换及其双向心身效应五、道德修养及其转化的心身效应机制第九章 自我的发现及其意识转化的隐喻一、自我意识的建构与自我发现二、语言在意识与潜意识转化中的作用三、象征性语言与精神分析四、自我的压抑和压抑解除的本质五、自我发现与自我解放的隐喻第十章 精神分裂的体验与疯话一、精神疾病的两种解读方式二、精神病人自我体验的价值三、歇斯底里语言密码的破译四、语言病理的类型与精神障碍第十一章 自我的绝望与膜拜一、绝望是人类自我的疾病二、荒谬感与自杀三、自我膜拜与神经症四、膜拜痴迷者的精神障碍五、人格的欲望与神的创造六、膜拜痴迷团体的语言特征第十二章 梦的象征性语言一、关于梦的性质和起源二、梦的意义与功能三、梦的语义结构和转换规则四、关于梦的象征语言五、释梦的临床应用第十三章 诊断思维过程的语言分析一、研究诊断思维方法的概述二、诊断过程系统的构成三、诊断认知过程及其机制……第十四章 语言作为一种治疗的人工具 上一篇: 医学遗传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第三版 左伋,张咸宁 主编 2013年版 下一篇: 医学遗传学 谭湘陵 主编 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