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温病学 作者:郭谦亨 编著 出版时间:2011年版内容简介 《郭氏温病学》是郭谦亨先生的著作。内容可概括为:温病述义——阐述温病学说的渊源、发展及系统理论;选粹类评——遴选了温病学说趋于成熟阶段的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陈平伯、余师愚五大医家的论著加以评析。《郭氏温病学》总体上保持了原著的基本内容和格局。此次整理,只对一小部分文字作了些调整、订正;另外,选择增录了父亲治疗温病的完整病案六十余例。这些医案约略可以反映他依据温病学理论,灵活运用“四分”、“三焦?辨治法则及方药治疗温病的经验,或许更有利于读者对此书的阅读和理解。目录第一章 温病概述第一节 温病及温病学的特点一、温病的特点二、温病学的特点第二节 温病学发展史略一、中医药学第一次兴盛争鸣时期以来对温病的论述(一)温病论述的起源阶段(二)温病论述在诊治上的发展阶段(三)温病论治隶属于伤寒学说阶段二、中医药学第二次兴盛争鸣时期以后在温病理法(一)温病理法的变革阶段(二)温病理法的成长和独立分科阶段(三)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论争阶段三、中医药学第三次兴盛争鸣时期温病学方面的成就与前景第三节 温病与伤寒一、温病、伤寒的特殊性二、温病、伤寒的共同性第四节 温病与温疫一、疫、温之辨的由来二、明以前对疫、温同异的认识三、疫、温的性质及其真正关系第五节 伏邪学说一、伏邪学说的起源和发展(一)伏邪学说的起源(二)伏邪学说的发展二、邪伏部位与外发途径(一)邪伏少阴(二)邪伏膜原三、对伏邪学说应有的认识第六节 温病的分类第二章 温病病因及侵入途径第一节 病因一、外因(一)六淫说(二)杂气说(三)温病毒邪的类别及致病特点二、内因与发病第二节 侵入途径一、体表侵入说二、口鼻侵入说第三章 温病病机第一节 卫气营血的实际意义一、审部位浅深二、测病理传变(一)病理(二)传变三、辨证候特征四、定治疗法则第二节 三焦的实际意义一、审邪犯部位二、测阶段机理(一)温热(二)湿热三、辨证候特征(一)温热(二)湿热四、定治疗法则第三节 三焦、四分的相互关系第四章 温病诊法特点第一节 辨舌、验齿一、辨舌(一)温病辨舌的意义(二)辨苔(三)辨质二、验齿(一)齿燥第五章 温病防护和治疗法则第六章 温病辨证施治第七章 叶香岩温病论著类评第八章 陈平伯《风温论》类评第九章 薛生白《湿热条辨》类评第十章 余师愚《疫病篇》类评第十一章 吴鞠通《温病条辨》类评附郭谦亨先生外感病医案编后絮语 上一篇: 行为医学 第二版 刘克俭,顾瑜琦 主编 2009年版 下一篇: 国家级名老中医用药特辑 高血压高血脂诊治 王广尧,杨丽华,马春 主编 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