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强修,李钧,朱良明 主编出版时间: 2013年版内容简介 《肺癌诊断与治疗》由胸外科、呼吸内科、肿瘤中心、影像科及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编写,参考国内外最新肺癌研究资料,结合作者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肺癌的基础理论、病理组织学诊断和临床诊疗技术。全书共15章,包括肺的组织学与解剖,肺癌的流行病学、预防、筛查、早期诊断及标志物检测和诊断手段,肺癌的影像学、分子病理学技术与分子诊断标记物及肺癌病理诊断,肺癌的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中医治疗和外科治疗等。《肺癌诊断与治疗》内容新颖,图文并茂,实用性强,适于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病理科医师和医学院校师生阅读参考。目录第1章 肺的解剖与组织学结构特点第一节 解剖特点一、肺的形态二、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三、支气管树四、支气管肺段第二节 组织学结构特点一、肺导气部二、肺呼吸部三、肺泡隔四、肺泡孔五、肺巨噬细胞六、肺的血管七、肺的神经八、肺的淋巴管九、肺的年龄变化第2章 肺癌的流行病学与预防第一节 肺癌的流行情况一、地区分布二、人群分布三、时间趋势第二节 肺癌的病因学一、吸烟二、大气和环境污染三、职业暴露四、病毒感染五、结缔组织病六、遗传因素七、其他第三节 肺癌的预防第3章 肺癌的筛查与早期诊断第一节 常用的筛查方法及评价一、胸部X线片二、胸部CT三、磁共振四、痰细胞学检查五、纤维支气管镜及荧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六、肺癌筛查的分子病理学技术第二节 筛查及早期诊断方案一、筛查方案二、肺癌分类三、影像学检查进行早期筛查与诊断第4章 肺癌标志物的检测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查方法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方法二、血清免疫学检查方法第三节 肺部肿瘤的主要标志物一、肿瘤相关抗原及分化抗原二、酶类三、激素类第四节 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第5章 肺癌的诊断手段第一节 支气管镜检查术一、适应证与禁忌证二、操作方法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第二节 纵隔镜检查术一、适应证二、禁忌证三、操作方法四、并发症及处理第三节 胸腔镜检查术一、适应证及禁忌证二、操作方法第四节 影像技术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一、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术二、磁共振导引下肺穿刺活检术第五节 脱落细胞学检查一、概述二、恶性肿瘤常见的细胞学分型三、细胞学诊断须知四、涂片制作五、常用染色方法第六节 痰和支气管刷片的细胞学一、痰标本及支气管镜刷检标本的脱落细胞涂片制备二、正常咳痰及支气管镜刷检中常见的细胞三、常见肺癌咳痰涂片及支气管镜刷片的细胞形态学第七节 肺癌浅表淋巴结转移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一、淋巴结的穿刺取样技术二、标本移出及涂片技术三、乙醇凝固-甲醛固定细胞块制作方法四、淋巴结转移性肺癌细胞学及细胞块技术第八节 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一、标本的留取及制片二、正常间皮细胞的形态学三、非肿瘤性胸腔积液四、恶性肿瘤的胸腔积液第6章 肺癌的影像学检查第一节 肺癌的影像学特点一、中央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二、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三、弥漫性肺癌的影像学表现第二节 不同组织类型肺癌的CT表现第三节 鉴别诊断一、中央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二、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三、弥漫性肺癌的鉴别诊断第7章 肺癌的分子病理学技术与分子诊断标志物第一节 DNA和基因组水平常用分析方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二、DNA印迹三、DNA测序四、DNA芯片五、原位杂交第二节 染色体分析方法一、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二、光谱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第三节 RNA水平常用分析方法一、反转录PCR二、RNA印迹第四节 常用蛋白质检测技术一、组织芯片技术二、免疫组织化学三、免疫细胞化学四、蛋白质印迹五、免疫共沉淀六、蛋白质组学第五节 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及其应用第六节 流式细胞术及其应用第七节 肺癌上皮性免疫标志物一、细胞角蛋白二、上皮膜抗原三、癌胚抗原第八节 肺癌神经内分泌免疫标志物一、突触素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三、嗜铬蛋白A四、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五、嗜铬蛋白B第九节 增殖活性标志物一、P53二、Ki-67第十节 特异性肺癌免疫标志物一、甲状腺转录因子-1二、NapsinA第8章 肺癌的组织病理学技术与病理诊断第一节 常用病理学技术一、常规石蜡制片技术二、其他常用制片技术三、肺活检组织染色方法四、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五、原位杂交技术第二节 支气管镜活检相关诊断问题一、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的价值二、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的特殊性第三节 肺癌的组织病理学一、概述二、鳞状细胞癌三、腺癌四、小细胞癌五、大细胞癌六、肺类癌七、涎腺型肿瘤第四节 2011年国际多学科肺腺癌分类诠释一、新分类废除的部分诊断术语二、新分类废除的某些组织学亚型三、肺腺癌新分类四、新分类推荐的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的分类系统第9章 肺癌的临床诊断和分期第一节 肺癌的临床诊断一、高危人群二、临床表现三、体格检查四、影像检查五、内镜检查六、其他诊断性检查技术七、血液和体液免疫生化检查八、病理组织学诊断九、肺癌的鉴别诊断第二节 肺癌的分期一、肺癌分期系统的历史二、UICC第7版IASLC2009具体内容三、UICC第7版IASLC2009的T分期四、UICC第7版IASLC2009的N分期五、UICC第7版IASLC2009的M分期六、UICC第7版IASLC2009的TNM分期七、UICC第7版IASLC2009的SCLC分期第10章 肺癌的放射治疗第一节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一、常规剂量分割放射治疗二、放疗总剂量三、靶区范围四、分割剂量的选择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第二节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第三节 局部晚期NSCLC单纯化疗与放/化疗第四节 可手术ⅢA(N2)期NSCLC的治疗第五节 NSCLC的术后放射治疗第六节 NSCLC的适形放射治疗一、临床准备阶段二、CT扫描及靶区定义三、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评估四、三维适形放疗的实施与疗效毒性的评估第七节 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第八节 肺癌的姑息性放射治疗一、适应证二、照射技术三、疗效第11章 肺癌的化学治疗第一节 化疗的基本知识一、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二、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三、化疗的分类四、化疗患者的身体条件要求五、肺癌化疗的禁忌证六、肺癌化疗前的注意事项七、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八、化疗的疗效评价第二节 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一、NSCLC的辅助化疗二、NSCLC的新辅助化疗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第三节 小细胞肺癌的化疗一、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二、小细胞肺癌的二线化疗三、小细胞肺癌的辅助化疗第四节 老年肺癌患者的化疗一、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二、老年小细胞肺癌的化疗第12章 肺癌的靶向治疗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EGFR突变及酪氨酸激酶抑制药一、EGFR及其突变特点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药第三节 EML4-ALK抑制药在NSCLC中的应用一、临床特征二、ALK酪氨酸激酶抑制药第四节 多靶点靶向治疗药物在NSCLC中的应用一、范德替尼(Vandetanib)二、拉帕替尼(Lapatinib)三、舒尼替尼(Sunitinib)四、索拉非尼(Sorafinib)第五节 BRAF基因突变及RAF拮抗药第六节 NSCLC的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一、贝伐单抗二、西妥昔单抗第七节 肺鳞癌的靶向治疗第八节 NSCLC其他靶标的研究第13章 肺癌的生物治疗第一节 肺癌的免疫治疗一、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机制二、肿瘤逃避免疫系统监视的机制三、免疫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第二节 肺癌的基因治疗一、肿瘤基因治疗载体二、基因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第14章 肺癌的中医治疗第一节 中医对肺癌的病因病机认识第二节 肺癌中医治疗的主要治则和治法一、肺癌中医治疗的主要治则二、肺癌中医治疗的主要治法第三节 肺癌的中医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二、分证论治第四节 肺癌围术期的中医治疗一、手术前中医治疗二、手术后中医治疗三、术后食疗第五节 配合肺癌放疗的中医治疗一、防治不良反应和后遗症二、中药的放射增敏作用三、预防复发转移四、放疗后食疗第六节 配合肺癌化疗的中医治疗一、防治不良反应和后遗症二、中药对化疗药物的增效作用三、化疗后食疗第七节 治疗肺癌的常用中成药一、攻邪剂二、补益剂三、攻补兼施剂第15章 肺癌的外科治疗第一节 术前准备一、心理准备二、呼吸道准备三、术前生理状态评估四、术前并发症评估及治疗五、术前预案准备第二节 适应证与禁忌证一、适应证二、禁忌证三、相对禁忌证第三节 切口与体位一、后外侧开胸切口二、前外侧开胸切口三、腋下开胸切口四、胸骨正中开胸切口五、胸骨部分劈开切口六、横断胸骨双侧开胸切口七、胸腔镜手术切口第四节 肺癌外科的基本操作一、手术探查二、血管的处理三、支气管的处理四、淋巴结的清扫五、放置胸腔引流管六、止血七、关胸第五节 特殊情况的处理技术一、胸腔粘连二、肺裂发育不全三、血管变异四、心包内处理血管五、意外大出血六、漏气第六节 肺癌的常规术式一、肺楔形切除二、肺段切除三、肺叶切除四、全肺切除第七节 肺癌的特殊术式一、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二、肺动脉袖式肺叶切除三、隆凸切除成形或重建术第八节 电视胸腔镜在肺癌外科的应用一、术前准备二、体位与切口三、电视胸腔镜常用手术第九节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一、概述二、心包内扩大切除三、扩大上腔静脉切除四、扩大左心房切除五、隆凸切除成形六、肺动脉成形七、扩大主动脉切除八、扩大食管切除九、扩大胸壁切除十、体外循环的应用十一、余肺切除十二、小结第十节 术后并发症一、心血管并发症二、肺部并发症三、胸膜腔并发症四、其他并发症第十一节 术后监护第十二节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一、紧急呼吸支持的指征二、预防性呼吸支持的指征三、呼吸机应用的相对禁忌证四、呼吸机应用禁忌证五、常用的呼吸机通气模式六、呼吸机的设置七、呼吸机的撤离…… 上一篇: 疯狂科学 人体奥秘全知道 墨菲 2016年版 下一篇: 儿童过敏防治问答 魏庆宇,林小平,陈同辛 主编 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