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乡规民约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作者:卞辉著出版时间: 2020年版内容简介 在中央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各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治理范式。无论是“乡人相约,勉为小善”,还是作为现代乡村自治的创新手段之一,乡规民约始终以文化传承的形式构建农村社会秩序。本书聚焦现代乡规民约的建设与发展,打破学科藩篱,立足乡村治理,系统梳理乡规民约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挖掘其文化内涵,分析现代社会乡规民约的复萌新兴,通过大量现实素材剖析现代乡规民约的存在现状和在社会治理中的运行机制,探究其理论基础、生成机理、运作方式以及社会价值。作者将乡规民约的研究置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挖掘新时代乡规民约的治理效能,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乡村振兴赋能。 现代乡规民约是乡民自发合意形成的行为规则,以道德教化的方式引导乡民行为,对其施行范围内的每一位乡民都有效,体现出乡村自治主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从农村社会管理到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再到农村社会治理,又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会管理理念的发展历程中,现代乡规民约始终是农村社会秩序构建的有效手段,应当从国家治理和村民自治的不同视角考察现代乡规民约的功用,使其在新时代农村多元共治中体现出独特的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乡规民约应当充分发挥乡民的自主性,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并与国家法律形成良性互动。现代乡规民约的建设不但要把握宏观大局,更要注重细节,才能产生良好社会效果,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 2018年12月,民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所有村普遍制定或修订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推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这为乡规民约的进一步发展和更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契机。现代乡规民约在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维度、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角度、理论研究的高度以及实践分析的层面全面剖析农村社会管理中的现代乡规民约,探究其理论基础、生成机理、运作方式以及社会价值,以更好地发挥现代乡规民约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功能。 本书主要内容共分为七章,具体如下: 第一章 绪论。涉及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评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难点与创新。 第二章 从农村社会管理到农村社会治理:乡规民约复兴的时代契机。主要论及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提出、农村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以及农村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德治。 第三章 农村乡规民约优良传统及复萌新兴。主要对乡规民约的内涵进行界定,并从社会治理的视角梳理我国传统社会的乡规民约,进而提出现代社会中乡规民约在社会治理中的复萌新兴。 第四章 现代乡规民约施行的理论基础:不同学科视野下的考量。从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视角下分析现代乡规民约,对其进行交叉学科研究。 第五章 现代乡规民约的机理机制和结构体系。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数据、资料、实例的分析,探讨现代乡规民约的存在现状、形成机理和运行机制。 第六章 现代乡规民约的价值取向和治理功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体分析现代乡规民约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治理功能。 第七章 新时代乡规民约在农村社会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创新路径。分析探讨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中乡规民约面临的挑战及其创新发展路径。 最后为研究结论与展望。目录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社会背景1.1.2 政策背景1.1.3 法律背景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评述1.3.1 国内研究现状1.3.2 国外研究现状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4.1 研究思路1.4.2 研究方法1.5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1.5.1 研究难点1.5.2 研究创新第二章 从农村社会管理到农村社会治理:乡规民约复兴的时代契机2.1 相关概念及辨析2.1.1 统治、管理、治理之辨2.1.2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2.2 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提出2.2.1 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提出的背景2.2.2 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意义2.2.3 从农村社会管理到农村社会治理2.3 农村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2.3.1 公共治理理论2.3.2 基层民主理论2.3.3 社会资本理论2.3.4 乡村治理理论2.4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自治、法治、德治2.4.1 自治、法治、德治的内涵2.4.2 自治、法治、德治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关系2.4.3 “三治”结合中现代乡规民约的功用第三章 农村乡规民约优良传统及复萌新兴3.1 乡规民约的界定及其与相关概念的辨析3.1.1 乡规民约的界定3.1.2 乡规民约与相关概念的辨析3.2 中国传统社会的乡规民约——基于农村社会治理视角3.2.1 乡规民约的萌芽3.2.2 《吕氏乡约》的产生与发展3.2.3 明清时期的乡规民约3.2.4 民国时期的乡规民约3.3 乡规民约的复萌新兴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的乡规民约3.3.2 现代乡规民约对传统乡规民约的发展第四章 现代乡规民约施行的理论基础:不同学科视野下的考量4.1 法学理论基础4.1.1 规范与法4.1.2 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4.2 社会学理论基础4.2.1 乡规民约是社会控制的手段之一4.2.2 乡规民约的社会控制作用4.3 经济学理论基础4.3.1 成本效益分析——以乡规民约在纠纷解决中的适用为例4.3.2 制度经济学理论——以非正式制度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为视角4.4 管理学理论基础4.4.1 我国农村基层管理模式:从国家主控到自我管理4.4.2 乡规民约社会管理作用的基础4.5 人类学理论基础4.5.1 大传统与小传统4.5.2 大规模社会与小规模社会4.5.3 对乡规民约的现实考察——基于个案的人类学分析4.6 伦理学理论基础4.6.1 伦理学基本理论4.6.2 伦理学理论在乡规民约中的体现4.6.3 伦理学视角下现代乡规民约的社会治理功能第五章 现代乡规民约的机理机制和结构体系5.1 现代农村社会乡规民约的存在现状5.1.1 现代乡规民约的整体状况——以调研为基础的分析5.1.2 乡规民约的表现形式5.1.3 乡规民约的内容5.1.4 乡规民约的特征5.2 现代乡规民约的形成机理5.2.1 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乡规民约形成的影响5.2.2 政治层面对乡规民约形成的影响5.2.3 经济方面对乡规民约形成的影响5.2.4 社会环境对乡规民约形成的影响5.2.5 法律方面对乡规民约形成的影响5.3 现代乡规民约的运行机制5.3.1 乡规民约的内在运行机制5.3.2 乡规民约的外在运行机制5.3.3 建立在乡规民约基础上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陕西省旬阳县“三治”融合实施状况的调研第六章 现代乡规民约的价值取向和治理功能6.1 现代乡规民约的价值取向6.1.1 从传统乡规民约到现代乡规民约的转换6.1.2 现代乡规民约价值定位的考虑因素6.1.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乡规民约的价值定位6.1.4 发挥乡规民约的价值导向作用6.2 现代乡规民约的社会治理功能6.2.1 现代乡规民约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具体功能6.2.2 制约现代乡规民约功能发挥的因素6.2.3 新时代乡规民约功能发挥的路径选择之一——以司法实践中乡规民约的适用为例6.2.4 新时代乡规民约功能发挥的路径选择之二——其他方面的完善之策第七章 新时代乡规民约在基层农村社会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创新路径7.1 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中乡规民约面临的问题7.1.1 当前农村社会治理对乡规民约提出的挑战7.1.2 现代乡规民约自身存在的问题7.2 新时代乡规民约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发展路径7.2.1 乡规民约应合法7.2.2 完善乡规民约的保障机制7.2.3 提升乡民认同感7.2.4 对乡规民约进行制定后评估7.2.5 建设与发展现代乡村文化7.2.6 坚持乡规民约符合时代要求7.2.7 根据不同农村类型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7.2.8 注重现代治理手段的应用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8.1 研究结论8.2 研究展望 上一篇: 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德国卢森堡基金会著 2012年版 下一篇: 社会组织参与贫困治理的路径选择 黄承伟,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 202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