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肝胆源流论 刘渡舟,杨波 主编 2016年版 > 下载地址1
肝胆源流论 刘渡舟,杨波 主编 2016年版
- 名 称:肝胆源流论 刘渡舟,杨波 主编 2016年版 - 下载地址1
- 类 别:医药书籍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肝胆源流论
作者:刘渡舟,杨波 主编
出版时间:2016年版
内容简介
《肝胆源流论》为国医泰斗刘渡舟教授代表作,合上下两篇。上篇撰用《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肝胆论治正文616条、附文9条,计625条,载方59首,其中正方56首、附方3首;下篇精选晋唐以下肝胆论治,计载方141首,全书载方共计200首。《肝胆源流论》上溯经典,下逮百家,分类详释,广集名注。熔肝胆平、病、诊、治于一炉,合理、法、方、药为一体,对古今中外肝胆要论进行了高度综合。书中选文广博,论理精详,既述又作,集历代名家临证之精华,每多卓见,使得肝胆理治自成体系,是一部全面系统且具有较高学术和临床应用价值的肝胆专著,诚为中医临床、科研和基础理论研究者必备之书。
目录
上篇 肝胆类纂溯源
第一类 肝系生理
肝脏生理
筋生理
目生理
第二类 肝系经穴
肝经穴
冲脉经穴
目与诸经
第三类 肝系诊法
脉诊
1.常脉
2.病脉
色诊
1.常色
2.病色
尺肤诊
闻诊
解梦
第四类 肝系病治
治肝诸法
肝病证治
1.肝病要候
2.肝郁证治
3.肝痹瘀血证治
4.肝气证治
5.肝风证治
6.肝火(热)证治
7.黄疸湿热诸毒证治
8.肝寒证治
9.上热下寒证治
10.肝虚证治
11.肝水证治
筋病证治
1.筋病成因及治法
2.筋气不利证治
3.筋热证治
4.筋虚证治
5.痉病证治
目病证治
1.泣出
2.目眩盲
3.目痛
4.目黄
5.目赤黑
6.目风
7.目不殉
经脉病治
1.肝经脉病治
2.冲脉病治
3.经病证治
第五类 肝系针灸
针刺大法
肝病针灸
1.肝热病刺治
2.肝气病刺治
3.肝痹血瘀病刺治
4.肝疟病刺治
5.肝经脉病刺治
6.肝病灸法
筋病证刺
目病刺治
第六类 肝病预后
察时
察脉
察色
第七类 胆生理
第八类 胆经穴
第九类 胆诊法
第十类 胆病证治
胆腑病治
1.胆热证治
2.胆郁证治
3.胆气冲逆证治
4.胆虚证治
5.疟病证治
胆经脉病治
第十一类 胆针灸
针刺大法
胆腑病刺
1.胆气盛逆
2.胆热
3.胆虚
4.疟证
经脉病刺
第十二类 胆病预后
第十三类 体质
第十四类 摄生
第十五类 预防
第十六类 运气
运气之常
运气灾变
运气参治诸法
下篇 肝胆百家汇流
华氏肝胆论(《中藏经》)
肝胆病候要览(《诸病源候论》)
肝病候
胆病候
黄病候
治肝三十法辑按(《西溪书屋夜话录》)
肝胆症治要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肝病证治
1.肝实热
2.肝胆俱实
3.肝虚寒
4.肝胆俱虚
5.肝劳一
黄疸病证治
筋病证治
目病证治
胆病证治
1.胆实热
2.胆虚寒
论肝胆生理病理(《医学启源》)
乙癸同源论(《医宗必读》)
肝胆病机论(《血证论》)
肝胆病证论(《笔花医镜》)
秦氏治肝法(《谦斋医学讲稿》)
论肝病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论肝无补法(《质疑录》)
治肝补脾论(《吴医汇讲·沈悦庭》)
肝胆虚实论治(《重订严氏济生方》)
诸郁源乎肝(《医碥》)
木郁达之论(《吴医汇讲·朱应皆》)
论肝郁(《谦斋医学讲稿》)
平肝即舒肝,非伐肝说(《读医随笔》)
肝气肝火肝风之病机及治则(《类证治裁》)
肝气证治(《知医必辨》)
妇人肝气论(《笔花医镜》)
论冲气证治(《医学衷中参西录》)
肝风证治(《临证指南医案·华岫云》)
肝火证治(《临证指南医案·邵新甫》)
黄疸论证(《景岳全书》)
五疸论治(《重订严氏济生方》)
肝胆部药队列方(《笔花医镜》)
秦氏治肝方论(《谦斋医学讲稿》)
肝胆心得论集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辨
试论肝位中焦及其意义
试论肝为气枢及其意义
主要参考书目
古今剂量折算表
用药禁忌
方剂索引
跋
再版后记
作者:刘渡舟,杨波 主编
出版时间:2016年版
内容简介
《肝胆源流论》为国医泰斗刘渡舟教授代表作,合上下两篇。上篇撰用《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肝胆论治正文616条、附文9条,计625条,载方59首,其中正方56首、附方3首;下篇精选晋唐以下肝胆论治,计载方141首,全书载方共计200首。《肝胆源流论》上溯经典,下逮百家,分类详释,广集名注。熔肝胆平、病、诊、治于一炉,合理、法、方、药为一体,对古今中外肝胆要论进行了高度综合。书中选文广博,论理精详,既述又作,集历代名家临证之精华,每多卓见,使得肝胆理治自成体系,是一部全面系统且具有较高学术和临床应用价值的肝胆专著,诚为中医临床、科研和基础理论研究者必备之书。
目录
上篇 肝胆类纂溯源
第一类 肝系生理
肝脏生理
筋生理
目生理
第二类 肝系经穴
肝经穴
冲脉经穴
目与诸经
第三类 肝系诊法
脉诊
1.常脉
2.病脉
色诊
1.常色
2.病色
尺肤诊
闻诊
解梦
第四类 肝系病治
治肝诸法
肝病证治
1.肝病要候
2.肝郁证治
3.肝痹瘀血证治
4.肝气证治
5.肝风证治
6.肝火(热)证治
7.黄疸湿热诸毒证治
8.肝寒证治
9.上热下寒证治
10.肝虚证治
11.肝水证治
筋病证治
1.筋病成因及治法
2.筋气不利证治
3.筋热证治
4.筋虚证治
5.痉病证治
目病证治
1.泣出
2.目眩盲
3.目痛
4.目黄
5.目赤黑
6.目风
7.目不殉
经脉病治
1.肝经脉病治
2.冲脉病治
3.经病证治
第五类 肝系针灸
针刺大法
肝病针灸
1.肝热病刺治
2.肝气病刺治
3.肝痹血瘀病刺治
4.肝疟病刺治
5.肝经脉病刺治
6.肝病灸法
筋病证刺
目病刺治
第六类 肝病预后
察时
察脉
察色
第七类 胆生理
第八类 胆经穴
第九类 胆诊法
第十类 胆病证治
胆腑病治
1.胆热证治
2.胆郁证治
3.胆气冲逆证治
4.胆虚证治
5.疟病证治
胆经脉病治
第十一类 胆针灸
针刺大法
胆腑病刺
1.胆气盛逆
2.胆热
3.胆虚
4.疟证
经脉病刺
第十二类 胆病预后
第十三类 体质
第十四类 摄生
第十五类 预防
第十六类 运气
运气之常
运气灾变
运气参治诸法
下篇 肝胆百家汇流
华氏肝胆论(《中藏经》)
肝胆病候要览(《诸病源候论》)
肝病候
胆病候
黄病候
治肝三十法辑按(《西溪书屋夜话录》)
肝胆症治要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肝病证治
1.肝实热
2.肝胆俱实
3.肝虚寒
4.肝胆俱虚
5.肝劳一
黄疸病证治
筋病证治
目病证治
胆病证治
1.胆实热
2.胆虚寒
论肝胆生理病理(《医学启源》)
乙癸同源论(《医宗必读》)
肝胆病机论(《血证论》)
肝胆病证论(《笔花医镜》)
秦氏治肝法(《谦斋医学讲稿》)
论肝病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论肝无补法(《质疑录》)
治肝补脾论(《吴医汇讲·沈悦庭》)
肝胆虚实论治(《重订严氏济生方》)
诸郁源乎肝(《医碥》)
木郁达之论(《吴医汇讲·朱应皆》)
论肝郁(《谦斋医学讲稿》)
平肝即舒肝,非伐肝说(《读医随笔》)
肝气肝火肝风之病机及治则(《类证治裁》)
肝气证治(《知医必辨》)
妇人肝气论(《笔花医镜》)
论冲气证治(《医学衷中参西录》)
肝风证治(《临证指南医案·华岫云》)
肝火证治(《临证指南医案·邵新甫》)
黄疸论证(《景岳全书》)
五疸论治(《重订严氏济生方》)
肝胆部药队列方(《笔花医镜》)
秦氏治肝方论(《谦斋医学讲稿》)
肝胆心得论集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辨
试论肝位中焦及其意义
试论肝为气枢及其意义
主要参考书目
古今剂量折算表
用药禁忌
方剂索引
跋
再版后记
相关推荐
-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 第四辑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 刘雪强,马治国 主编 2015年版
-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 气功养生卷 养生月览 、类修要诀、养生四要 周仲瑛,于文明总主编 2014年版
- 传世名方 医治心脑血管病的大医之法 魏睦新,张艳娟,陈奇琦 主编 2015年版
- 会诊奇遇记 疑难病案章回故事 乔富渠 著 2015年版
- 家庭常用中药丛书 核桃仁 谭兴贵 主编 2010年版
-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 儿科卷 婴童百问 下 周仲瑛,于文明总主编 张如青,朱锦善主编 张雪丹,袁久林,衣兰杰 副主编 2014年版
- 《四圣心源》白话讲记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学习及实践的16堂课 李玉宾 著 2014年版
- 《黄帝内经》学术思想阐释 沈丕安 主编 2014年版
- 大脑在捣鬼 大脑漏洞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美)博南诺 著 2013年版
-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 伤寒金匮卷 尚论篇 周仲瑛 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