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DB15/T 3985-2025 灾害性天气应急气象服务指南 > 下载地址2
DB15/T 3985-2025 灾害性天气应急气象服务指南
- 名 称:DB15/T 3985-2025 灾害性天气应急气象服务指南 - 下载地址2
- 类 别:综合地方标准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灾害性天气应急气象服务指南(DB15/T 3985-2025)主要内容总结
1. 适用范围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中规定的暴雨、暴雪、大风、沙尘暴、寒潮、霜冻、高温、低温、大雾等9类灾害性天气,规范应急气象服务的全流程管理,包括服务准备、实施、总结及资料归档。
2. 核心术语定义
- 灾害性天气: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破坏性天气(如暴雨、暴雪等)。
- 原生/次生/衍生灾害:明确灾害链中不同层级灾害的定义及关联。
- 预报分类:短期(72小时)、短时(12小时)、临近(2小时)预报的划分标准。
- 决策/公众气象服务:分别面向政府和公众的信息服务要求。
3. 服务准备
- 组织架构:建立应急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 团队建设: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定期演练。
- 业务准备:
- 分析灾害性天气对重点行业(农业、交通等)的影响。
- 制定“叫应制度”,确保预警信息直达政府和部门责任人。
4. 应急服务启动条件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分级响应机制,具体条件见附录B,例如:
- 暴雨:IV级(24小时50mm)、I级(48小时累计200mm)。
- 暴雪:IV级(24小时10mm)、I级(24小时30mm)。
- 大风:IV级(平均风力7级)、I级(平均风力10级)。
- 沙尘暴:IV级(能见度<500米)、II级(能见度<50米)。
- 其他灾害(寒潮、霜冻、高温等)均有明确的温度、持续时间阈值。
5. 服务实施流程
-
天气会商:
- 部门联席会商(联合应急、水利等部门),研判天气影响及防御措施。
- 上下级气象部门滚动会商,更新预报结论。
-
立体监测:
- 利用雷达、卫星、自动站等实时监测,必要时启动加密观测(如每小时降水数据)。
- 发布实况通报(如“过去3小时降水已达50mm”)。
-
预报预警:
- 发布《重要天气报告》《重大天气信息专报》,包含影响时段、范围及防御建议。
- 临近预报(2小时)动态更新,预警信号(蓝/黄/橙/红)分级发布。
- 联合相关部门发布次生灾害(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警。
-
应急联动:
- 启动应急响应后,与应急管理、交通等部门信息共享,提供定向服务。
6. 服务内容细化
-
决策服务:
- 灾前:专题汇报至党政领导,提供防御建议。
- 灾中:滚动推送实况、预报及风险预警。
- 灾后:利用卫星/无人机评估灾情,形成专项报告(含影响分析及重建建议)。
-
公众服务:
- 多渠道发布:短信、新媒体、电视等。
- 内容扩展:精细化预报(如“未来1小时强降水区域”)、防御指南(如“避免山区出行”)。
-
现场服务:
- 灾情严重时,派遣移动观测车、应急小组,现场提供实时数据及决策支持。
7. 复盘与归档
-
复盘总结:
- 组织专家分析天气成因和服务效果,形成报告(含成功经验与改进建议)。
- 收集政府部门反馈,优化服务流程。
-
资料归档:
- 文字:监测数据、预警产品、政府签批文件等。
- 影像:会商记录、灾情调查照片、新闻发布会视频等。
8. 服务流程图(附录A)
涵盖“监测→会商→预警→联动→服务→复盘”全流程,强调多环节协同和闭环管理。
9. 意义与创新
- 标准化:首次系统规范内蒙古灾害性天气应急服务流程,提升响应效率。
- 精细化:明确不同灾种的启动阈值和服务内容,增强可操作性。
- 多部门协同:通过联席会商、联合预警等机制,强化灾害联防联控。
该标准为内蒙古各级气象部门提供了从预警到灾后评估的全链条操作指南,旨在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